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人才培养 | 我院第五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顺利举行

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反映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我院已连续举办四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第五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面向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2022年3月初发出比赛通知,共收到参赛论文17篇。学院组织教师遴选小组进行遴选,12篇论文进入答辩比赛环节。

?

?

5月16日下午,论文大赛答辩环节以线上方式进行。张志文副院长、覃丽芳副教授、杨海助理教授、姚炯副研究员、刘婷婷副研究员作为比赛评委出席。

?

?

张志文副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指出,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是我院“科研育人”的重要一环,既是对本科生科研训练成果的检查,也是进一步推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重要安排。老师们将按照事前拟定的打分规则对同学的论文和现场展示进行独立判断和打分,求平均值,以得分高低排序后得出获奖名单。他勉励大家,无论是否获奖,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争取将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随后,12位同学依次对自己的参赛论文进行陈述和答辩。

在上半场,蔡展飞同学从印尼、泰国等国案例出发,研究了影响转型国家政治稳定的因素。陈欣婷同学分析了马来西亚穆希丁政府的舆论控制情况。李珞霏同学从韩国政府、公众对华认知的分裂性出发,研究了造成二元对立认知的过程。李星泽同学把美国“全政府”对华战略模式与亚太地区的联盟转型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刘欣欣同学研究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将中国塑造为“威胁体”的安全化过程。任卓涵同学分析了收入分配公平感对反腐败效能感的影响作用。

在下半场,王思颖同学以“霸权护持”的视角研究美国的气候政策,抓住“科技创新实力”和“能源掌控”这两个重要维度。熊梓言同学以越南《人民报》为媒介,分析越南主流媒体建构东盟领导力的过程。许悦同学基于双重非对称结构模型,研究菲律宾对摩洛族错位知觉和族群治理的影响因素。闫咏琪同学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对华“威胁认知”产生的影响因素。姚懿真同学基于官僚政治模型,分析了英国政府内部的部门博弈如何影响对华政策决策的过程。袁焕桐同学探讨了澳大利亚官学两界对“灰色地带”的认识及其做出的政策回应。

评委老师们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和展示都进行了客观的点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参赛同学受益匪浅。

经过5位评委老师独立打分,按照平均分排序,许悦同学的《双重非对称下菲律宾对摩洛族的错位知觉及治理困境》获得一等奖;蔡展飞同学的《庇护网络形态、权力结构与转型国家政治稳定》和姚懿真同学的《中美竞争中的英国部门政治与对华“摇摆”政策》获得二等奖;刘欣欣同学的《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化》、任卓涵同学的《“反腐败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析——以收入分配为中心的实证研究》及李珞霏同学的《分裂的国家:韩国政府及公众对华认知的二元对立研究》获得叁等奖。学院将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

?

撰稿 | 吴泳璇

编辑 | 谢静瑶

初审 | 程治森

审核 | 张志文

审核发布 | 牛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