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晚7点30分至9点,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宋昱洋、史沛婕、朱荟岚、王越线上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结项”的专题分享。本次活动由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办、2018级本科生班级承办,由宋昱洋主持。
?
?
宋昱洋结合本科期间参加的叁个项目,从大创立项申请书的撰写、立项汇报及答辩、项目研究时间安排、结题答辩等方面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大创选题应聚焦某个选题中的不同问题,聚焦当下热点事件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微观切口。他建议在撰写申请书时注重将现实疑问和理论反思相结合,语言要精炼,在项目研究中可以按照论文的写作思路,广泛查阅资料,对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经验事实、档案资料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
?
?
史沛婕分享了大创项目申报阶段和答辩阶段的经验。她谈到,在前期准备阶段,选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创新点,有想法之后要广泛回顾文献,找到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空白之处作为选题。要认真填写申报书,详细说明申请理由以及将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这个项目的创新特色和研究意义,在项目的实施思路、研究方法上展现前期的充足准备。其次,在答辩阶段,小组内可以事先复盘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答辩过程中,面对老师的意见,要勇于承认不足,虚心接纳老师的意见,并且可以跟老师讨论完善的办法,争取在学术公众号或者期刊上投稿发表。
?
?
朱荟岚介绍了所在队伍申报前的准备和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针对申报准备,她建议在申报前关注教务老师的通知,以及和兴趣领域相同的同学组队,譬如同一导师组的同学可以组队。她还建议同学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写过的或正在写的论文相关的问题。对于选导师,她建议可以邀请学年论文导师、意向课题领域老师或课程教师等。在实施项目方面,朱荟岚建议同学们关注课程老师以往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例如资料新颖、充足,论证清晰、准确,语言流畅等。针对临时组队的同学如何在多人合作中确保论文风格的统一这一问题,朱荟岚提议大家一是确保组员目标一致,及时沟通,交换想法;二是需要互相批注与修改。?
?
?
王越以“从课程论文到大创研究有几步”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大创经历。与前叁位同学不同,王越参与的大创项目是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的校级项目。在他看来,大创项目计划是本科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宝贵入门平台,而做好一个大创项目需要以有趣的选题为起点,以默契的团队为基础,以良好的心态为保障,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要求,将经费花在“刀刃”上,力争以高质量论文为结果。他希望大家能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祛怯”,大胆在本科生阶段尝试申报大创课题,体验科研的乐趣。
?
?
?
编辑 | 张馨雯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