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我院亚太论坛第118讲顺利开讲。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教授主讲,我院教授范若兰主持。翟教授就中山大学的东南亚优势、冷战后中国对东盟战略的评估以及当代东南亚研究的内化外显心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
翟崑教授
?
翟教授将中山大学研究东南亚的优势总结为叁点:复杂演化、易得先行、广东视角,可将东南亚作为学术起点和实践天地。提出了研究东南亚的五个线索:文明浪潮与未来生活、战争冲突与和平生态、全球视野与乡土情怀、小国大道与东盟方式、华性与非华性。
接着,翟教授将冷战后中国对东盟战略的评估总结为六个词:水涨船高、跨越时空、主导制衡、对接瓶颈、混合战略和通而不统。冷战后叁十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关系迈上了新台阶,中国对东南亚投入不断上升,从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自贸区共识,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再到2012年中国调整周边安全战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水涨船高”,双方通过合作机制对接和制度化合作“对接瓶颈”,促进双方关系发展。过去的30年,中国和东盟之间形成了和平生态,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国倡导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良性发展,未来也将共创第叁个奇迹。
最后,翟教授还总结了当代东南亚研究的内化外显心法,即紧跟动态、内化训练、外部探求、知识输出。紧跟动态就是要紧跟当前形势变化,定期积累当下的历史记忆;内化训练就是将一件事分成几个层次,从言简意赅的阐述到分析,逐渐达到学术高度,从细小做起,不断深化,形成日常训练的习惯;外部探求就是去印证和实践;知识输出就是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输出,只输入而不输出会使知识学习大打折扣。
?
翟崑教授与在场师生交流互动
?
翟教授以通俗幽默的方式讲解了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其“内化外显”心法使大家深受启发,激发了同学们对东南亚研究的兴趣,也对冷战后的中国与东盟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