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我院行政负责人魏志江教授在南校园308栋讲学厅,以“‘一带一路’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为题为2015级本科生讲授本学期思想政治理论第一课。40多名学生现场聆听魏老师授课。
魏老师首先从十九大报告精神与国际政治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角度为同学们阐述了此次授课的意义。他讲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非传统安全研究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重点推行的对外方略,因此对于国政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与认知“一带一路”倡议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阐述完相关意义后,魏老师从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威胁、跨国境犯罪、海难威胁与救助、环境安全威胁等五种主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场域形态介绍了目前“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后,魏老师从理论的高度介绍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评估模型,并通过指标赋值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恐怖主义是当前“一带一路”区域面临的程度最高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在介绍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评估模型之后,魏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一带一路”区域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措施。魏老师指出,在应对“一带一路”区域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应该坚持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亚信峰会上提出的“亚洲安全观”,通过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等积极提供“一带一路”区域安全的公共产物,实现跨国境乃至区域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同时还要注意从全球层面、联合国层面等进行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与沟通。而中国学界则应该注重“一带一路”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思想”的研究,完善充实以“共建”、“共存”、“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安全”观,从而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