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9日,由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山大学欧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多重挑战下的欧洲变局:趋势与前景”学术研讨会在珠海校区海琴六号楼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回应现实需要与学术关切,为欧洲研究相关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珠海,就欧洲近期变局、中欧关系、欧洲区域国别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
?
会议伊始,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党委书记李晓超与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相继发表欢迎致辞。在致辞中,李书记回顾了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特色与未来办学规划,陈院长介绍了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与珠海校区的办学特色,两位领导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感谢与欢迎。
研讨会第一会期的主题为“欧洲变局的现状与前景”,由谷名飞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丁纯教授以《欧洲经济现状、问题与前景》为题进行发言。丁老师主要从欧洲经济现状、欧洲经济突出问题以及欧洲经济发展态势叁个方面对欧洲经济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欧洲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在未来的复苏动力不足,面临众多不利因素,同时美国既是其合作伙伴也是强大对手,具有两面性。他总结道,欧洲整体经济形势堪忧,短期内大国将面临经济失速。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崔洪建教授以《欧洲的“整体安全观”及其政策走向》为题进行发言。崔老师认为,近年来中欧关系正在变成一种安全的关系。欧洲提出了“整体安全观”,在其实践中采取多角色混合的方式,并倾向于采取经济及贸易手段达到安全目标。中欧尽管在安全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并不妨碍双方在一些具体的议题上有合作。他认为再平衡是中欧关系的重点,是下一个阶段中欧关系的主要任务。
?
?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门镜教授以《2024年欧洲大选与未来欧盟走向》为题进行发言。门老师认为,2015年以后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出现了右翼党派兴起的势头,几乎在每一个主要的成员国都可以看到右翼党派进入议会甚至在政府当中组阁、在大选中赢得胜利。欧洲大选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右翼势力再上升,或将对整个欧洲的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基本上是可控的。
?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张金岭研究员以《欧洲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为题进行发言。张老师指出,欧洲面临着一系列确定与不确定事件:复杂社会结构的变化确定,但制度框架的重塑不确定;内部多样性的分化状态确定,但变化带来的影响不确定;民粹主义力量的上升确定,在此影响下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也是确定的,但是变化方向不确定;欧洲可持续发展理念确定,但是目标不确定。
?
?
讨论环节,学者们针对“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问题进行讨论。宋鲁郑老师指出了欧盟渲染对华贸易威胁,推动对华贸易的安全化趋势,丁纯老师则解释了欧盟对华贸易总量概念和分量概念、产物结构和附加值等情况的具体区别,深入介绍了欧盟对华的贸易概况。
研讨会第二会期的主题为“欧洲变局下中欧关系走向”,由王泽相助理教授担任主持人。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张骥教授以《中欧也需要战略稳定》为题进行发言。张老师援引欧盟领导人近期的涉华表态,指出欧盟对华政策呈现出追求战略稳定的动向,并强调中欧关系保持战略稳定的意义。张老师从欧洲经济形势、欧洲地缘安全挑战以及中国应对战略竞争的主动性叁个维度出发,阐释了欧盟追求对华战略稳定的原因。最后,他还指出了中欧战略稳定所面临的挑战,阐述了中美关系与中欧关系的联动性。
?
?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宋鲁郑研究员以《欧洲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角色》为题进行发言。宋老师指出,欧洲是中美战略竞争中的重要第叁方,中美对欧洲的态度都是“做减法”,维持欧洲在中美竞争中不“选边站”的相对中立地位。他认为,欧洲虽然试图加强一体化以推动战略自主,在中美关系中扮演平衡力量,但面临着乌克兰危机、经济困局、价值观冲突、外部力量等束缚,存在政策效能不足的问题。
?
?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飚副教授以《英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转变下的对华政策: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安全威胁》为题进行发言。张老师首先指出了近年来欧洲国家安全战略密集出台的原因,比较了英、法、德叁个欧洲大国安全战略文件的差异。之后,他列举了2021年以来英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多份重要文件,并针对这一系列重要文件进行定性话语分析,强调英国对华存在叁重身份定位,其中竞争和冲突性身份存在上升趋势。
?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谷名飞副教授以《欧盟领导人“访华潮”背后中欧关系走向再思考》为题进行发言。谷老师指出,欧盟领导人近一年来的“访华潮”背后体现了欧盟试图调整对华政策的基调,从近期的外交互动上看,中欧双方都有意改善双边关系,但欧盟内部对华政策讨论出现较大争议,存在对华更为强硬的声音。他还认为,欧盟对华政策体现出“去风险”和“加强接触”两大主线并行的态势,但存在泛安全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担忧,中长期中欧关系走向仍需继续观察。
?
?
讨论环节,学者们针对“英国对华的身份角色定义”、“英国对华的文化安全考量”、“中欧对战略稳定的认知差异”、“广东省与欧洲的合作交往”等问题进行讨论。张骥老师强调了中欧关系与中美关系的密切关联性,宋鲁郑老师指出了移民与价值观问题对欧洲社会安全的冲击,张飚老师进一步解释了英国近期推行“主场外交”与对华安全战略的走向。
研讨会第叁会期的主题是“欧洲对外关系的再探讨”,由杨黎泽助理教授担任主持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杨娜教授以《欧盟“印太战略”的演进特点及最新动向》为题进行发言。杨老师指出了欧盟印太战略的叁大方面和叁个特点。她还分析了欧盟“印太战略”构建的四个路径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掣肘因素,指出欧盟试图通过加强对“印太地区”安全议题的参与以拓展在该地区的安全影响力,发挥欧盟在“印太地区”独立、平衡、甚至在某些议题上进行引领的作用。
?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赖雪仪副教授以《多重挑战下欧盟对外形象的变与不变》为题进行发言。赖老师以“2023年东盟国家眼中的欧盟形象”为研究选题,以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在东盟十国中选择受访者进行民意调查。她发现,东盟国家对欧盟形象认知中,不变的是对欧盟整体好感度偏高等五个方面,而发生变化的是东盟对欧盟高等教育成果的肯定增加等叁个方面,而东盟国家依然重视中国角色,强调中国在海事安全合作上的重要作用。
?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王泽相助理教授以《欧盟气候治理范式的转变:从市场主义转向干预主义》为题进行发言。王老师指出,欧盟气候治理范式正在由原先的市场主义转向政府干预主义,这些变化根本来源于地缘经济上的压力。他还认为,欧盟气候治理政策可能遇到四大挑战,包括:欧盟自身并没有足够的补贴能力对应美国和中国的产业政策、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上升可能会拖慢欧盟碳中和速度、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进一步恶化欧盟气候政策的国际环境、欧盟的关税性政策可能会面临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
?
?
讨论环节,学者们针对“美欧‘印太战略’的区别”、“欧盟‘印太战略’的安全化趋势”、“东盟国家对中国和欧盟的认知形象对比”、“欧盟气候治理范式转变对其能源政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杨娜老师进一步解释了法国、欧盟与美国“印太战略”的异同,崔洪建老师指出了中欧进行战略对话的重要性。
研讨会第四会期的主题是“欧洲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由赖雪仪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刘宏松教授以《欧盟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动力与限度》为题进行发言。刘老师指出,东盟需要对标欧盟输出的数字技术标准和监管规则,由此带来了双方数字伙伴关系、数字金融、标准规则等方面的合作推进。他还认为,中国在战略应对方面可以通过深化联合活动、加强对话合作、落实相关工作计划推动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
?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杨黎泽助理教授以《英国脱欧后欧盟权力结构的变化与影响》为题进行发言。杨老师聚焦英国脱欧后欧盟内部形成的“法德联盟”与“新汉莎同盟”之间的投票权力对比,分别对欧盟理事会中的国家投票权力变化,以及联盟博弈下四种情况的权力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拓展探讨了两种联盟在谋求“否决权”目的下扩张的可能路径。
?
?
讨论环节,刘宏松教授、谷名飞副教授、杨黎泽助理教授聚焦欧盟内部投票规则的改变及其影响,进一步提出成员增减、议题类型、规则的实际操作难度、以及定量分析的测算条件等分析角度,引发各位学者的热烈讨论。
?
?
在会期的最后阶段,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院长牛军凯教授发表了总结致辞。牛院长分享了自己访问欧洲时的感想和对中欧关系的看法,并对中山大学欧洲研究所的研究概况和发展目标做出简要阐述。他还期待与会专家学者继续支持中山大学的欧洲研究工作,并邀请各位学者来年初冬再聚温暖南国,在唐家湾畔共话欧洲问题。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
摄影 | 龙贵玲、马笑非
撰稿 | 黄凯越、罗柳青、马笑非、古淑娟
编辑 | 周淑雅
初审 | 陈颖、谷名飞
审核 | 张志文
审核发布 | 李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