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年6月24日,由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主办的“中国周边安全评估与战略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顺利举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力度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本次研讨会旨在回应现实发展对国际安全学界新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的呼唤,为青年学者前沿思想交流搭建了平台。
?
?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复旦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10名专家学者以及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的5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
会议伊始,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院长牛军凯教授发表欢迎致辞。在致辞中,牛院长回顾了我院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研究特色与未来办学规划。同时,对各位远道而来的青年学者以及积极参加本次会议的本院师生表达了感谢。随即,15名学者围绕“战略前沿理论”“中美战略博弈研究”“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研究”叁个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
——?——
第一场研讨会主题为“战略前沿理论”,我院姜鹏副教授主持,庞琴副教授担任点评人。
?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主任以《弱结构主义和对两种决定论的反思》为题进行了发言。针对国际关系大理论横向构建中的变量寻找困境,徐进老师转换思路,自上而下提出弱结构主义理论。弱结构主义关注结构压力的变量属性与非线性变化,强调结构选择是可预测和观察的长期趋势,而非立刻或时刻选择。从弱结构主义视角观察中美关系,徐进老师认为,中美结构性矛盾将使两国关系长期下降,但陡降还是缓降则与两国实际互动产生的结构压力有关。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杨原研究员以《回到未来:为什么世界将再次两集团化》为题做了发言。杨原研究员表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世界将再次两集团化。结合结构平衡理论,杨老师阐释了国家间关系的演化。重点关注中美关系中的安全与经贸领域,杨老师认为,安全领域的同质效应促使国家与相似他国结盟,形成集团对抗。经贸领域的优先附着效应则一定程度上抑制脱钩。然而,杨老师指出,安全关系影响经贸网络,国家更有可能选择同盟阵营中的中心国进行贸易,经贸两集团化或随之形成。
?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秦立志副教授以《“化敌为友”缘何难于“化友为敌”——基于大战略调整的战略迷思》为题做了发言。秦立志老师认为,国际冲突的爆发往往出于对抗双方对彼此的错误知觉和冲突上升的惯性,因此对抗比让步更容易开启一个相对不容易中断的进程。从互动视角出发,秦老师指出,权力、利益、威胁的逻辑闭环是大国间对抗得以延续的根源。结合中美关系,秦老师讨论了美国对中国周边地区塑造主体战略的可能演变,并就中国的回应做出了讨论。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肖河副研究员以《试析时代之变背景下大国战略竞争的新样态》为题做了发言。肖河老师认为,当前大国战略竞争环境具有霸权国回归战略竞争和全球相互依赖阻碍这一回归的两重特征。随后,肖河老师论及全球相互依赖对顶格战略竞争的影响,明确了竞争的实质是大国包含经济、军事和政治资源在内的综合国力消耗战。基于上述时代特征,肖河老师对当下大国竞争中所呈现的经济与安全双重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美国可能的战略选择。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姚炯副研究员以《外部威胁与国家间结盟,以领土争端为例》为题做了发言。姚炯老师关注面临领土争端的国家与第叁方国家的结盟情况。他认为当一国面临外部领土争端时,它具有寻求第叁方盟友的动机,以使自己在处理领土争端时不落下风。然而,潜在的结盟国可能因为对领土威胁的不对称认知、担心自己被牵连的风险、以及求盟国的盟友选择范围比较局限,使求盟国结盟尝试的成功率较低。姚炯老师基于大样本的统计分析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
?
点评环节,我院庞琴副教授首先对5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简要回顾。随后,庞老师从因变量细化、案例支撑、理论联系中国周边环境与发展需要、综合国力具体资源间转化等方面与参会老师进行了探讨。
?
——?——
第二场研讨会主题为“中美战略博弈研究”,我院张宇权副教授主持,姜鹏副教授担任点评人。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刘博文讲师以《美国对华“一体化威慑”的印象管理:特点与影响》为题做了发言。刘博文老师首先阐述了美国对华“一体化威慑”的内涵。他认为,“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多作战领域、多冲突频谱、多能力与手段、多部门与机构、多国家力量的一体化。随后,刘老师引入印象管理研究视角,并从威慑对象、联盟伙伴、国内观众这叁类观众入手,讨论了美国对华印象管理中善意安抚成分匮乏的原因。最后,刘博文老师分析了美国对华“一体化威慑”的影响,并就中国的应对提出了建议。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庞琴副教授以《为盟友“两肋插刀”?——规范成本、战略误判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为题做了发言。聚焦美国与目标国进入制裁困境的原因,庞琴老师首先对制裁困境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对动机性因素与权力性因素进行了细致梳理。庞老师认为,规范性动机相较于自利性动机更容易导致制裁困境,当规范成本越高,美国就越有可能和目标国进入制裁困境。另外,目标国对美国的进口依赖度较低或极高时,容易误判美国决心,从而与美国进入制裁困境。庞老师基于1989年至今的经济制裁数据展开的定量分析支持了上述观点。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张一飞副研究员以《美国“两线作战”的原因分析与趋势演变》为题做了发言。张一飞老师首先对“两线作战”进行了概念辨析,明确了其物质权力属性。张老师指出,美国从2014年之后进入事实上的两线对抗,而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标志着美国从行动到文本均进入对华、对俄两线对抗。随即,张老师从国内矛盾激化、中俄与中苏实力对比、政治动员与法理成本、美国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方面讨论了美国“两线作战”的原因。最后,张老师简要论及中国应对,强调了“等待”的重要意义。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孙兴杰教授以《单一但分成的国际体系与中美关系》为题做了发言。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国际状态究竟如何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孙兴杰老师提出单一但分成的体系模型。孙老师认为,中美之间不是两个体系的竞争,而是体系内部的竞争:美国处于体系顶端,中国拾级而上。随后,孙老师从历史角度分析了这一体系的形成与延续。他认为,工业革命与殖民体系促进了单一体系的形成,冷战美苏两个体系的对抗并未终结国际体系单一但分成的状态,苏联解体更是这一状态强势存续的体现。
?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王浩副教授以《中美竞争背景下拜登政府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为题做了发言。王浩老师强调,研究政策或战略时,内外因素具有互补性,政策分析因此需统合内政与外交。王浩老师认为,拜登政府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的形成遵循着明显的内外互通逻辑。战略致力于强化其对华长期竞争的经济、政治、战略、外交基础,从而提升美国应对内外挑战的能力。随后,王浩老师进一步论述了拜登政府以内外互补为特点的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实践布局及其内外局限性。
?
?
点评环节,我院姜鹏副教授详细回顾了5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并在各位老师发言内容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观点的延伸性研究价值。随后,与会老师就美国国内外产业链布局之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
?
?
——?——
第叁场研讨会主题为“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研究”,我院孙兴杰教授主持,姚炯副研究员担任点评人。
?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凌胜利教授以《盟国参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动因与中国周边的思考》为题做了发言。凌胜利老师首先对过去30余年美国盟友参与对外经济制裁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类。随后,凌老师通过定性分析对盟国制裁偏好、盟国与美国外交政策相似度、联盟成员数量、盟国国家实力、盟国对美国军事依赖程度、盟国与美国政体差异、盟国对美国经济依赖程度等7个自变量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前叁个变量对盟国是否参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影响最大。据此,凌老师提出,中国应努力稳住欧洲,经营东南亚,同时做好海外资产保护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制裁。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董柞壮讲师以《秩序预期、利益分化与中俄安全合作》为题做了发言。董柞壮老师的分享聚焦中俄并未形成同盟的原因。董老师首先对联盟进行了概念辨析,区分了因存在共同目标或威胁而自发合作的联盟战略和以条约方式实现联盟战略机制化的联盟机制,明确了两类联盟各自的结盟逻辑。结合中俄关系,董老师认为,中俄实力地位差异导致二者对全球与地区秩序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不论从联盟战略还是联盟机制的逻辑出发,中俄之间都难以达到结盟要求。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张宇权副教授以《菲律宾的地缘战略选择及其影响》为题做了发言。张宇权老师首先从菲律宾的地缘、供应链、军事战略价值入手,解释了美国积极拉拢菲律宾的原因。随后,张老师对菲律宾地缘战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他认为,菲政府对台湾与南海局势的高度担忧、对美国经济合作的依赖与期待、菲律宾依赖强者的民族性格、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相似性、小马科斯本人的亲美立场等均对菲律宾的的地缘战略选择造成了影响。论及中国应对,张老师强调,中国应避免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同时出现。
?
西安交通大学亚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金新以《对华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东盟国家的战略安抚》为题做了发言。金新老师将东盟国家的前景焦虑细分为物质性焦虑与社会性焦虑,前者涉及发展与安全利益,后者涉及东盟的中心地位和自主性。针对两类焦虑,金老师进一步对针对它们的战略安抚路径进行了言语与行为上的细分,并据此对美国对东盟国家的战略安抚进行了系统评述。金老师认为,美国的战略安抚对降低东盟国家的前景焦虑具有一定作用,不过其效果在中美竞争未出现明显转折前仍然有限。
?
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刘婷婷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以《韩国尹锡悦政府外交政策与地区安全》为题做了发言。刘婷婷老师首先剖析了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构想,论及其“全球中枢国家”的国家定位及“和平的朝鲜半岛”这一地区秩序追求。之后,刘老师分析了尹锡悦政府围绕这些构想制定的韩版“印太战略”与旨在通过彻底的朝鲜无核化实现半岛可持续和平与发展的“大胆构想”。最后,刘老师指出,上述外交政策或导致地区安全复杂化,其向美国倾斜的趋势也易对中韩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
点评环节,我院姚炯副研究员首先对5位老师的学术分享进行了简要回顾。随后,姚老师就中国如何稳住欧洲与参会老师进行了讨论。结合肖河老师与张一飞老师先前的分享,姚老师提出,中俄不结盟或许不单纯是两国难以达到结盟要求,而是出于政治智慧的有意为之。
?
——?——
?
?
姜鹏副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对本次参会的全体学者及协助会议顺利举办的学生助理表达了感谢。
?
撰稿 | 何君陶
编辑 | 邓超卓
初审 | 陈颖
审核 | 姜鹏
审核发布 | 刘泽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