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讲座回顾 | 黄宇兴副教授主讲“中国的‘ 不对称外交战略’:联盟、竞争者与周边外交”

2023年3月17日晚,我院亚太论坛系列讲座第127讲“中国的‘ 不对称外交战略’:联盟、竞争者与周边外交”顺利举办。此次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系主任助理黄宇兴老师主讲,我院杨黎泽助理教授主持,近50名师生参与。

?

本次讲座是黄宇兴老师在其英文新著China’s Asymmetric Statecraft: Alignments, Competitors, and Regional Diplomacy出版后首次在国内阐述该书提出的“地区竞争理论”。该书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于2023年2月15日出版。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系主任助理

黄宇兴老师

?

“不对称外交战略”既包括一个大国对一个中小国家的战略,也包括一个大国对多个中小国家的战略。既有研究主要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一个大国何时对多个中小国家采取“一视同仁”或“区别对待”的政策?“外部威胁理论”和“国内政治—意识形态理论”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力均不充分。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该书提出了“地区竞争理论”。一个大国的竞争者数量及其联盟关系塑造该大国对多个中小国家的政策。“地区竞争理论”通过引入援助能力界定“竞争者”,通过引入地区竞争和关系变量增加理论的动态性,以解释对外政策的变化。依据1955—1975年中国周边外交实践,“地区竞争理论”展示了比既有理论更强的解释力。依据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档案,该书对冷战期间中国在东亚、南亚和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进行了过程追踪,并检验了“地区竞争理论”的有效性。在崛起过程中,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因此,中国应区分在不同地区的竞争者,“一视同仁”对待南海争端相关国家并“区别对待”南亚邻国。

在交流环节,20级本科生黄凯越就“弱邻之间的实力差异对大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进行提问;20级本科生刘添辅对“地区竞争理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适用性提出了自己的思考;21级硕士郭万里则尝试评估“地区竞争理论”对竞争性解释的相对优势。同时,20级本科生李煦然、21级本科生晏铭、21级博士生刘星君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黄老师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详细回答,通过具体的案例对理论假设的有效性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做了说明。

20级本科生黄凯越向黄老师提问

?

20级本科生刘添辅向黄老师提问

?

21级硕士郭万里向黄老师提问

?

讲座后,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黄宇兴老师的讲座见解精辟、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同学们明白了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应基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系统的学科训练。

?

初审 | 陈颖

审核 | 张志文

审核发布 | 刘泽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