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中山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研讨会。国际关系学院谷名飞副教授围绕“国际关系视野下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题作主旨发言,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哲学系(珠海)和国际翻译学院等跨学科领域、涵盖本硕博各层次的十余名学员参与研讨交流。中山大学习近平外交思想青年研学社副社长、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优主持会议。
会议背景
谷名飞副教授作主旨发言
?
谷名飞副教授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科学绘制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从国际关系专业视角出发,谷老师首先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聚焦于新时代10年的沧桑巨变,其中关键在于中国所扮演国际角色的变化——中国将往何处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六个必须坚持”、“五个重大原则”、“两步走战略安排”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跳出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窠臼,蕴含了深刻的中国政治哲学和价值理念,特别是近期西方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西方式“现代化”的弊端。而我们国家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着重强调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具有广泛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吴耀庭表示,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更为细致的描述。与五年前相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新冠疫情等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世界经济低迷,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以及?“台独”等分裂势力试图对国家统一事业做出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取得丰硕的成果!
哲学系(珠海)2021级博士研究生曾宪坤表示,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直以来是习近平外交思想重要内容,面对如今世界多元境况,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系列科学而远见的中国方案,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鲜明旗帜、提供了行动指南。
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星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九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热情响应和广泛参与,已吸引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积极参与,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物和国际合作平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互利共赢、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未来我们要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论述及叁者之间的内涵和联系,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杨佳琪表示,正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我们要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由此可见,第一,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建立不针对任何第叁国,是真心实意地与一切国家友好合作的互动实践;第二,这一网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第叁,中国全球伙伴关系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而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即可表达为与大国的关系协调和良性互动、和周边国家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等重要内容。
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吕奕骅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公共产物面临严重赤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赢得广泛国际赞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着提升。可以说,中国实现了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转变。正值此时,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全球治理议题,坚定指出中国将会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会后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