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中共党员,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2018级本科生,连续三年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和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曾在《亚洲研究评论》(Asian Studies Review)、《亚太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参加社稷担当·“社会科学发展新阶段与新使命”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64期博士生论坛并作口头报告,毕业论文获评中山大学2022届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获评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保研推荐至外交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
?
很荣幸能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这既为我的本科阶段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将激励我在未来的求学道路上再接再励。回首在中大的四年时光,我非常感谢学院老师们的教导与支持,尤其感谢我的导师姜鹏副教授的倾心指导。在离别校园之际,我想分享自己在中大求学的一些体会。
?
01
保持好奇,期待可能
坐在大学的校园里,可能性的重现会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意外”,而让好奇心回归将是我们的第一课。不少同学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无法正确地看待可能性,陷入了对“舒适圈”的眷恋。只有用好奇心探索可能性,才能够在学术上开拓创新,在生涯规划上真正认识自己,在品格修养上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02
且谋且动,全力以赴
“计划-行动”悖论是困扰我大学多年的问题——没有计划,行动便容易陷入混乱,但做了计划,又容易顾虑过多从而搁置行动。对此,我的经验就是且谋且动,一旦做出选择便全力以赴。以写论文为例,对我而言,最有效率的方式是先写下第一句再谋篇布局,不断调整,最后再回过头来改第一句。柏拉图无法摘得最大的麦穗,任何选择都无法实现理想中的完美,唯有全力以赴完成自洽才是真正的完美。
?
03
悦纳自己,拥抱梦想
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将爱视为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而非一种快感。同样,悦纳自己、学会快乐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健康、积极的心理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坚实基础,更是爱自己的重要法宝。我们要用对结构的人文关怀温暖作为个体的自己,既要接受努力之后的平凡,也要拥抱梦想带来的信念感。
?
以上感悟,愿与大家共勉。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希望我们能抬头看看月亮,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
?
?
?
撰稿 | 王越
编辑 | 张馨雯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刘泽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