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晚,国际关系学院“共读一本好书”读书分享会第一期《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线上导读会顺利举行。学院姜鹏副教授介绍了英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内德·勒博撰写的《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通过大量的史实例证和理论分析介绍了该书的知识经纬和对学子如何读书的建议。本次活动由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分享会吸引了50余名学生参加。
?
?
姜鹏老师以近期国际时政热点“俄乌战争”带来的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面临解释力困境的疑惑开始了本次分享会。他谈到,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行为主义诞生以来,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常假定行为体是理性的,并在分析问题时将一些难以计量的影响因素排除在外,从而得出问题的最优解。但现实中的人却是一个多面体,理性仅仅是人的其中一面,人还受诸如贪婪、愤怒、荣誉和激情等因素所影响和支配。而勒博在书中提出人的四种动力:理智、欲望、精神、畏惧,提供了一种突破传统范式去看待世界的视角。
?
?
姜鹏老师继续介绍了该书历数伊利亚特到伊拉克战争近2500年人们熟知的历史,既有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的严谨推论,也有解读历史的灵活完整,将理论逻辑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无穷趋近、相互验证,避免忽略人的情感等诸多因素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从而达到充实论证的结果。他认为该书鼓励以多元视野观察广博历史,勒博对多种微观理论和史实资料的把握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以发散的思维、个性的想法去阅读,通过广泛的讨论来形成对单一事件的多样理解,如果在前人的解读中开始阅读就会受“首因效应”“知觉定势”“诱发定势”等影响限制自己的认知广度和思考深度。
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历史对理论的论证效果”“面对新情况如何用史实回答现实问题”以及“专注于个人层次的理论如何预测现实”等问题和疑惑,姜鹏老师结合书本内容与史实一一作出解答,与同学们交流。
本次导读会,姜鹏老师以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生动的描述介绍向同学们简要讲述了《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阅读对于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和开拓精神世界的意义。我院“共读一本好书”读书分享会第一期还包括了读书打卡活动,参与的同学定期在专门的读书微信群分享读书笔记,进行读书交流。
?
?
撰稿 | 赖文轩
编辑 | 谢静瑶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牛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