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我院研究生党支部开启中国外交专题观影会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思想引领,培育新时代国关学子的担当精神,4月2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举办了四月主题党日活动——“观百年外交风云 悟国关学子担当”中国外交专题观影会第一期,组织学院师生集中观看电影《我的1919》,学院党总支书记郭予填出席本次活动。

?

?

电影《我的1919》讲述了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27个战胜国代表齐聚巴黎,召开和会,商讨战后世界新秩序。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顾维钧(陈道明饰)等五人参加巴黎和会。然而,巴黎和会是英、法、美、日、意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而绝非“公正、自治”的代名词。在列强的威逼利诱和北洋政府催促签字的双重压力下,在爱国民众的愤怒与呐喊中,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决然之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

?

?

观影心得分享

吕奕骅

回望百年前中国外交史之时,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斩钉截铁地指出:“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此言一出,语出惊人,甚至是令人振聋发聩,赢得全场一致掌声。顾维钧对祖国之热忱,引起无数中国人爱国深情之感。但可惜“弱国无外交”,尽管有能言善辩、据理力争、以死抗议的外交斗士,他们终究不能换来中国正当的主权权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片更激励我们发奋图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努力奋斗!

?

李优

影片《我的1919》讲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全权代表之一顾维钧竭力维护中国主权而却最终外交失败的历史故事。虽然未能收回山东,但以顾维钧为代表的爱国之士点燃了中华大地的一把火,一把能使每一个中国人为祖国抗争的熊熊火焰,而这火焰越烧越旺,最终在1949年收获了真正的黎明。我们应记住这个勇于对列强说“不”的年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

石之威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我的1919》这部影片不仅是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也是在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历史教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五四精神的传承者。

?

彭晨

看了《我的1919》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国家只有强大了,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强盛需要国人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建设。这要求有学问、有理想、有体魄的现代青年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勤奋地工作,众人齐心,为国家发展责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李奇珅

影片《我的1919》讲述的这段历史深刻地诠释了“弱国无外交”的国际铁律。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利,给了我们血的教训,要想维护自己的合理诉求,捍卫国家的合法利益,唯有强健其国力,才能守护其利益。任何外交上的成功,都不是仅靠道义就能实现的,而国际道义的实现也离不开实力的支撑,这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外交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彭雯昕

百年风雨,沧桑巨变。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顾维钧据理力争的精彩抗辩,却败于“弱国无外交”,只能沉痛地说出“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而今天,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地说“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作为新时代的国关学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应以史为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

郑娟

观《我的1919》,叹国家命运。无论是顾维钧在和会上的慷慨陈词,还是肖克俭的爱国自焚,都在体现时代先驱们在不公命运下的为国抗争。影片以顾维钧拒绝签字作结,画面定格于中国人的爱国血性,可是,1919年,只是一个开始。历史在不断向前推进,我们曾走过那段酸楚岁月,我们正走向复兴大国。新时代有新青年的新面貌,青年学子的一腔爱国情,从未改变。

?

蔡温滨

电影《我的1919》以中国近代外交才子顾维钧的视角,讲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面对惨淡的国际形势依然坚持维护民族尊严的故事。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受到的歧视和轻视与以顾维钧为首的爱国外交官体现出的不卑不亢形成的对比,时至今日仍令国人为之心焦。弱国无外交,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仍要铭记这一惨痛的教训,今日虽荣,勿忘旧时之国殇。

?

李峙瑶

《我的1919》以顾维钧的视角展现了1919年外交的困难重重,公理在利益面前的无力。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我们本应收回山东,还能要求废除“中日二十一条”,然而到了最后,却只讨论山东的分配的问题。但是,中国代表团说出了“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豪壮的语言,并拒绝签字,表明了中国人民抗争列强的决心。现在的中国,已经能够有底气说出:“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我们不能忘记“弱国无外交”,不能忘记1919年我们在巴黎和会上艰难的外交场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发展自己,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

赖洁林

电影《我的1919》通过中国外交使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和约”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示出一百多前中国外交风云,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影片着重表现和描写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拒签凡尔赛条约的光辉伟绩以及肖克简为国为民请命、抗争帝国主义列强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

赖文轩

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当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从一个受人欺凌的弱国到今天泱泱大国,经历了太多太多。如今的这一切来之不易,我辈不能忘本,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

迟浩楠

《我的1919》以外交官顾维钧的讲述为第一视角,将1919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法国参加的巴黎和会历史过程铺述开来。在讲述中,我们看到了当时外交环境的恶劣、列强们的压迫与我们的坚决抵抗,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1919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法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也就是在这场会议上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被压迫的屈辱历史。身为一名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我当尽心竭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外交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始终拥护和平。

?

钟音

从1919中国外交官努力争取中国利益,到东京审判中中国法官力争中国的顺序席位,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诸如万隆会议第场景,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外交官对于国家利益的重视和据理力争。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学子我们也应当不忘历史,为国家的对外发展事业作出努力!

?

郑钿晓

从外交官顾维钧在和会上义正言辞的演讲,到爱国青年肖克俭进行爱国游行以及自焚,再到为了抗争不平的学生与工人,无一不展现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鲁迅先生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对于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服务现在,展望未来。我辈青年更应该牢记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青年人应该紧扼时代的脉搏,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

雷毅怡

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赴法国参与巴黎和会的故事。在观看电影之余,除了感受到顾维钧先生在外交斡旋中慷慨陈词,为中国据理力争的场面,更深刻地感受到“弱国无外交”的无奈。当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居安思危,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

陈佳为

《我的1919》以外交官顾维钧的视角描述了当年中国外交在国际上的弱势,身为战胜国却仍然被帝国主义列强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深刻诠释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但更多的,这部影片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断觉醒,最终促成了拒签巴黎和约。在我看来,顾维钧,他用庄重的语言告诉世人“中国不能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豪壮的语言,声音里流淌着对祖国的热爱,沉着中透露着中国人的顽强。在他的行动里,渗透着中国的尊严,他明白这一切,于是做得很好,没有让中国在细微之处有失尊严。他不仅是外交家,更象征着中国,顽强的言行里是中国人的骨气。

?

马通

电影中讲了中国外交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全过程。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都不能享有战胜国应该取得的权利,中国政府的软弱与各列强的联合敌对,中国最终事与愿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少年应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我们应珍惜今天这大好的和平时代,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了感激前辈们的流血奋斗而努力学习,为中国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

?

摄影?触?郑娟

撰稿 | 李梓蓉

编辑 | 燕语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