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9日下午3点至5点,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奕玮、2021级硕士研究生赖洁林、2018级本科生邵志成线上作“论文选题与写作”的专题分享,近80名学生参加了分享会。本次活动由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办、2020级本科生班级承办,由2020级本科生周瑞麒主持。
叁位主讲人通过分享各自在论文写作当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总结的经验,向所有分享会参与者展示了论文选题的基本思路以及注意事项,为同学们的研究写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思路。
刘奕玮在分享会中展示了自己的选题思路,他认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留意热点话题,为论文的选题积累现实依据;其次在论文选题过程当中慎重考虑冷门话题;不惧怕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因为尝试不熟悉的领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选题要避免过于宽泛,要保持问题思维,提问具体,深入思考。
?
刘奕玮分享经验
?
赖洁林从写作目的、探究问题、灵感来源以及个人经验四个部分谈自己的经验。他谈到,不同的写作目的,研究的维度与深度各不相同,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就不一样。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要了解研究对象或事件的性质,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因果机制,进而明确问题,确定选题方向。他认为,提出好的问题,需要进行充分的阅读,对课堂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关注时事热点,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困惑进行抽丝剥茧,明确论文选题。
?
赖洁林展示自己论文写作思路
?
邵志成以“国际政治学生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为题目和大家畅聊自己论文写作过程当中的弯路。他说,自己在一开始撰写论文时“偏爱大问题”。一个看起来“宏大叙事”的标题其实背后是难以直接明了地提出文章的研究问题,即问题表述不明确,并且其中还会伴随着假问题、听上去好听但是做起来难做的现象,是本科生学术论文选题与写作当中需要避免的问题。他还谈到“重理论轻案例”也是在论文写作当中常犯的错误,建议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多地交代为何选取这样的案例作为分析。邵志成谈及不同阶段的自己对论文写作、研究兴趣的认知,强调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直面知觉与错误知觉;他提出,要写好一篇论文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从困惑当中挖掘问题;其次,在写作过程中划定好理论的解释边界,从案例中供讨论分析框架、修正现有理论;最后他鼓励大家积极参加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报告。
?
邵志成分享经验
?
叁位同学的分享中提到的问题或“弯路”也是参加同学们所遇到过或正在经历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对同学们后续的论文写作给予启发和帮助。
?
?
编辑 | 刘素辰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