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要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党总支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大力倡导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积极搭建公益志愿服务实践平台,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并取得突出成效的学生予以奖励。一直以来国关学子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贡献力量。2021年以来,共有243名国关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踊跃参与志愿服务,以自身行动彰显志愿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截至2021年12月23日,国关学子在颈志愿系统上有记录的志愿服务时已达15438.23小时。
学院团总支与同学展开深入访谈,了解到一些动人的志愿服务故事。今天,我们为大家讲述接力西部支教的国关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组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是“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一部分。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已有230名志愿者前往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这支队伍当中,有一批接力的国关人,他们以支教为名,为西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时间 |
姓名 |
支教地 |
学校 |
第八届 2006年8月—2007年8月?? |
陈淑芬 |
西藏林芝 |
林芝市 第一中学 |
第十一届 2009年8月—2010年8月 |
何金鹏 |
西藏林芝 |
?林芝县中学 |
第十五届 2013年7月—2014年7月 |
蔡艺峰 |
云南澄江 |
澄江县? 第一中学 |
第十六届 2014年7月—2015年7月 |
吴楠 |
云南澄江 |
澄江县 第一中学 |
鲁倩 |
?西藏林芝 |
林芝市 第一中学 |
|
第十七届 2015年7月—2016年7月 |
魏耀成 |
西藏林芝 |
林芝市 第一中学 |
第十九届 2017年7月—2018年7月 |
方仕杰? |
云南凤庆 |
云南省凤庆县鲁史中学 |
第二十届 2018年7月—2019年7月 |
李胤翀 |
西藏昌都 |
昌都市 第一高级中学 |
第二十一届 2019年8月—2020年7月 |
张笑天 |
西藏林芝 |
林芝市 第一中学 |
第二十二届 2020年8月—2021年7月 |
赖洁林 |
西藏昌都 |
昌都市 第一高级中学 |
第二十叁届 2021年8月—2022年7月 |
陈汝平 |
西藏昌都 |
昌都市 第一高级中学 |
第二十四届 2022年8月—2023年7月 |
凯尤木 |
待分配 |
?
让我们一起从以下两位同学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
01
藏族学生给赖洁林送哈达
?
赖洁林给学生上英语课
?
赖洁林,中共党员,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2016级本科生,2020年录取为学院硕士研究生,同年前往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往陌生的地方支教一年,尤其是远赴西南,深入高原。背负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挑战,这对谁来说都面临一番不小的困难。而是什么促使他选择毅然前往,赖洁林同学给出了他的回答:
“当时选择前往西藏支教初心有叁:一是磨砺自身,厚积薄发。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际遇,但需具备本领与担当,才能在际遇中发挥青年力量。二是投身西部,创造价值。每名志愿者都是一枚螺丝钉,我亦如此。希望通过支教活动,能够发扬‘螺丝钉精神’。叁是初心使命,外化于行。亲身参与‘叁支一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身力量,不负使命与初心。”
高原的生活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是颇不适应的,而这些困难也给他的教学带来了麻烦。
“当地地理环境高寒,一旦感冒了恢复期就比较长。以前我在内地感冒后,差不多叁四天就康复了。但我在支教时,一共感冒了叁次,每次都花了至少半个月才康复的。最严重的一次声音都嘶哑了说不出话,只能向其他老师借了小蜜蜂(扩音机的昵称)去上课。”
巍峨的雪域山川与高原的独特风俗人情给赖洁林留下来深刻的印象,他亲眼见证了这片高原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70年,跨越上千年”。一年的时光飞逝,当他告别了“赖老师” 的身份重新回到校园里,当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回忆起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时,仍不由得流出怀念的神情。
“我上课的班级在教学楼的四楼、五楼,每次经过教学楼,总有学生站在四楼或五楼的窗口大喊‘赖老师好’,于是我便抬头朝他们挥挥手。然后在放寒假的第一天,我走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感觉有些怅然若失,抬头一看发现学生已经放假回家了,已经没有学生站在熟悉的窗口边和我打招呼。这一对比极其强烈,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习惯了并已融入了和学生相处的时光,当他们放假后我反而有点不适应与不舍得。还有就是支教期快要结束前,刚好学生分班了。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改作业时,突然一群学生涌进办公室,他们说:‘老师,分班以后再也听不到你上课了,而你很快也将离开一高,很舍不得你。’突然间我情绪万千,离别愁绪也瞬间涌上心头。”
当把思绪从遥远的高原拉回,重新去回顾那段日子,我们问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到:
“翻阅书籍读懂世界,迈开脚步丈量中国。前一句是我在大学生活的收获,后一句则是我在支教过程中的收获。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一名旅行者甚至过客的身份抵达一所城市,匆匆而来,匆匆而走。而这次因为教师的身份,我得以真正融入当地去感受不同于内地的自然、人文风光。在这长达一年的支教过程中,我不是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而是一位融入当地的奋斗者,我在那里生活过、工作过,在这之间家国情怀也油然而生——以前‘家’的范围很小,估计就是我家那么一间屋子;后来来到珠海上大学,‘家’的范围扩大了,珠海就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再到后来去西藏生活工作一年后,突然间觉得‘家’的范围再次延伸,就好像是‘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
02
陈汝平(左二)和支教队队员
陈汝平正在给藏族学生上课
?
陈汝平,中共党员,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2017级本科生,目前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支教。
陈汝平此前参与过许多志愿活动,但到西藏支教的经历无疑是当中最特别的。
“首先,在时间上,支教为期一年,比我以往参加过的任何志愿活动时间都长。其次,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支教活动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服务内容是教书育人,与以往参加的志愿活动相比,支教的责任更重大、要求更严格。最后,在服务环境上,我的支教服务地在西藏昌都,昌都市的海拔约3200米,刚来这里每天都需要克服气候和海拔带来的不适,这是以往任何志愿活动都没有体验过的。”
高原生活对陈汝平来说极富挑战。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因此昌都的气候环境和饮食习惯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我的队友很给力,我们四个每天一起做饭、一起交流和互相鼓励。”
从听课到讲课,她感受到教师两字承担的重量。
“我任教的科目是英语,当地的藏族同学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学上存在比较多的困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要数第一次月考。9月份高二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月考,我所带叁个班的英语成绩在年级的最后。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哭了,我为自己没有教好学生而感到自责,还给班主任们发微信道歉。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生,他们都没有怪我,还来安慰我鼓励我,更有些学生来我面前说‘对不起老师,我下次一定会考好。’最后,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之下,叁个班级期中考成绩有明显进步。”
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陈汝平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深:
“支教一学期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教书育人一定要有‘叁颗心’,即爱心、耐心与责任心。当老师一要有爱心,要爱学生,为他们着想;二要有耐心,在教学上不能急性子,要耐心等待学生开花结果;叁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负责任。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的工作任重道远,我很高兴自己成为光荣的一员。”
扎根基层,志愿服务,继往开来。在2022年,国关学子将持续接力做好支教工作!
?
?
撰稿 | 方南
编辑 | 刘洁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