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若海·启航”导学系列教育活动第五期暨本科一年级学生社区“家园有约”专题活动《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顺利举行

2021年12月15日晚,“若海·启航”导学系列教育活动第五期暨本科一年级学生社区“家园有约”专题活动《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由国际关系学院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许少民副教授主讲,来自新文科实验班大类本科生90余人参加。活动由国际关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昀主持。

?

许少民副教授做专题讲授

许少民副教授重点从研究设计的重要性、论文设计的必要性和论文写作的四个核心内容深入浅出地展开论述,层层推进,以期帮助本科新生培养研究设计和论文设计思维,进而为后续论文写作和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

同学们认真听讲

?

许少民副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研究设计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和研究生涯,我们可以对研究设计不感兴趣,但研究设计一定会对我们感兴趣。”因此,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了解研究设计的意义和程序。他以高级和初级研究项目申报书为例,重点阐述了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之能够主动把握研究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许少民副教授进一步指出,论文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高质量论文。他以自己参与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经验为例,归纳总结出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素(绪论、本论和结论)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重点围绕问题意识、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展开说明。

第一,明确简约的问题是学术论文的出发点。许少民副教授在介绍叁大问题类型(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基础上,以各类现实案例讲解如何呈现明确简约的问题,并尽量避免各类失误。随后,许少民副教授指出问题意识的训练虽无固定范式,但总体上包含一些不可或缺的要素。他认为中山大学的校训恰恰是很好的向导:博学是首要、慎思是关键、明辨是基础。他深入浅出地对上述要素做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各类案例讲解优质发问的六大要素,特别是要对某些核心概念进行操作性定义,发问不能有不能成立的隐含假设,发问的前提要对某个研究对象已有的因果关系假说有准确的把握等。

第二,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推进的动力。许少民副教授讲解了文献综述的“基本流程”、“基本要求”和“基本路径”,指出文献综述不应重文献材料的堆积而是要着重文献材料的组织逻辑。他认为要懂得把握文献综述的边界,围绕文献的针对性、相关性和学术性展开训练和梳理,并以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研究经验为例向新生们展示国际关系研究文献综述的基本路径,包括理论争鸣、分析路径、类型划分、层次分析等。

第叁,核心概念是展开论证的基础。概念可被视为学术论文大厦的基石。明确的概念界定为后续的论证铺垫,进而勾勒出论文的核心命题或论点。许少民副教授指出,因为社会科学概念往往没有本体论上的意义,概念的界定往往围绕问题的需要展开。但他认为,了解概念的基本层次(基础性层次、差异性层次和操作性层次)有助于新生们在日后论文写作中避免出现诸如概念界定不清晰、乱用概念或臆造概念等问题。

最后,研究方法是学术论文的基本工具。任何学科的专业学术训练都不离开研究方法训练。国际关系研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媒体评论主要也在于前者对研究方法的重视。许少民副教授指出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及其局限性,研究者往往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许少民副教授也以现实科研教学中碰到的各类不恰当的研究方法展开剖析,希望新生们日后不要重蹈覆辙。

许少民副教授最后也对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的区别做说明,提醒新生们要注意在写作读书报告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 “一”与“多”的辩证关系。对一本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往往是建立在多本类似作品的研读基础之上,这才是读书报告的价值所在。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许少民副教授不断鼓励同学们,广博的阅读、主动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是通向卓越之路的门票。专业的训练必不可缺,希望新生们能在学习的浩瀚宇宙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在学习和研究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以饱满的感情读书,以理性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

?

编辑 | 刘素辰

初审 | 张天华

审核 | 周昀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