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讲座回顾 | 陈冲“空间依赖与冲突预测 ——以缅甸的国内冲突为例”

2021年11月3日晚,我院亚太论坛第121讲“空间依赖与冲突预测——以缅甸的国内冲突为例”在线上顺利开讲。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冲老师主讲,我院特聘副研究员姚炯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陈冲老师就聚焦于其论文的研究动机,指出撰写该论文的初衷是为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希望通过实践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既能使学生们加深课堂体验,又能对理论进行验证和补充。

?

(一)大数据时代预测研究的发展

预测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预测的发展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空间,二是时间。随着对数据获取便捷性的增加和搜集数据能力的提升,人们对冲突预测的要求更高,具体表现为预测中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不断精确化,预测的区域从洲、国家细化到具体发生冲突的省(地区、州)乃至族群和组织,预测的时间点则由年细化到月、日甚至时。

陈老师指出,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提升冲突预测的准确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理论机制要能阐述冲突本身的动态特征;二是冲突事件相关的时空数据要具有公开获取的可能性。就既有研究来看,学界在这两个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学者们在冲突空间维度的探究远远落后于他们在时间维度上的进展,这是因为目前学界没有考虑到空间关系的具体情景和空间数据与空间模型之间的匹配,对于政治地理本质与冲突互动过程的理解过于简单,预测所使用的统计模型在处理空间数据时往往违背了模型的假定。

?

(二)两个条件:提升冲突预测的准确率

陈老师表示,要想在空间维度上取得进展,需要注意到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的异质性。冲突数据往往具有很高的空间依赖性(spatial dependence),这意味着一个地理单元的取值会受到其周边地理单元值的影响。同时,冲突数据本身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一些关键变量的分布呈现出系统的地域或地区性特征。然而,在既有研究中,这些数据往往被过于粗略地处理,甚至是直接被忽视。例如,地理距离是一个影响国际冲突爆发的显著因素,如果只用简单二分变量来表示两国是否相邻、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就忽视了其背后更复杂的互动过程(如冲突的地域传递)。

?

(叁)大数据时代的空间依赖处理

陈老师指出,空间精度的选择至关重要,并讲解了缅甸地图从国家到网格的划分过程,表示按照理论将缅甸地图划分网格虽然有些粗暴,但好处在于冲突研究时可以更精细地研究冲突的地点,避免收集行政区划的数据因变量,从而避免数据缺失造成的内生性问题。但是,理论划分(20*20)是一种理想的划分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地球是椭圆的,越靠近赤道,网格面积越大,因而最终采用笔搁滨翱-骋搁滨顿网格将缅甸在空间上划分为265个网格。

划分网格后,如何进行空间依赖数据的处理与机器学习变量选择呢?陈老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地解答。战乱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通常很难获取,陈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借助好的数据替代测量,比如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然后通过叁个步骤:第一步计算灯光,第二步获取人口数据,第叁步得出人均夜间灯光,最终得出近似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用于研究。

对于如何处理冲突的空间依赖问题?陈老师指出,每一个网格之间的互动有多种定义方式,如物理距离的定义(方圆100公里有无冲突),或者根据网格的分布(是否共享同一个边境或者顶点)。一个网格的取值会受到另一个网格取值的影响,只要定义出谁是谁的邻居,就可以做出更好的测量。

?

(四)案例研究:基于缅甸的冲突预测

陈老师认为,预测的主要流程有六步:第一步,确定预测任务;第二步,选取预测窗口;第叁步,数据收集;第四步,变量选择;第五步,建立模型;第六步:验证、反思与改进。陈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基于缅甸的冲突预测,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其团队是如何进行冲突预测的。

缅甸的冲突数据来源于础颁尝贰顿,包括暴力事件发生的经纬度、时间、行为体等,以及夜间灯光数据。预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265个单元格,时间分辨率为2010年4月1日词2020年9月30日,以月为单位。陈老师采用最近邻居法捕捉空间依赖,在空间维度上看相邻的网格是否有发生冲突,在时间维度上回溯至前后叁个月。然后,运用分离总体持续期模型,将不可能发生冲突的网络分离出来,再结合集成贝叶斯模型平均,将之间的模型进行加权平均,最终构建出最为准确的缅甸冲突预测模型。

由此,陈老师得出叁个主要结论:一是空间依赖性有助于提升空间预测的准确性,仅仅依靠空间相关变量也可以实现较高准确率的预测;二是有限的时变预测量加充分的空间依赖预测量可以得到一个具有较高准确度的预测模型;叁是这一研究对于预警系统具有参考意义。对于冲突预测未来的发展与挑战,陈老师表示,当前对于高烈度的冲突预测存在局限性,同时获取更多时变数据具有难度,但其前景同样广阔,未来可以建立全球层面的预警系统,应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

?

陈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

?

讲座的最后,陈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和疑问。至此,我院亚太论坛第121讲圆满落下帷幕。

?

?

撰稿 | 彭嘉婧

编辑 | 朱奕霏

初审 | 张天华、姚炯

审核 | 牛军凯

审核发布 |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