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本科生陈晓婷:
学院从海滨红楼迁入海琴6号大楼,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学院发展的新机遇。新院楼投入使用后,我院师生的办公和学习环境更加舒适,有利于密切师生联系,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氛围。
2017级本科生陈建宇:
学院迁入海琴6号,有利于学院扎根南海之滨,探究国际风云。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征程。作为国关学子,我辈实应脱于安逸,砥砺前行,聚焦主业,努力为学校、学院的发展作贡献。
2017级本科生康晓蒙:
我们在家学习期间,学院就完成了办公楼的搬迁。一想到自己开学之后就可以踏入亮堂堂的新院楼,激动之心难以言表!相信在迁入新楼之后,老师们和同学们将有更开阔的学习、交流空间探讨学术问题。同时,也祝愿老师们在新的科研、办公环境中再创佳绩。作为国关学子,我们也要把握好新院楼的空间和设备优势,积极利用新环境所带来的便利条件,继续努力学本领!
2018级本科生郑梦雪:
虹销雨霁,天朗气清,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完成了搬入了海琴六号的工作。伴以海浪的鼓舞,国际关系学院将迎来更加明畅的未来。新的办公楼为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气象,也昭示着新的征程。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在此欢迎更多优秀学子报考我院,希望与大家共同眺望珠海校区的海滨之美,于秋初的海风中与您相遇同行。
2018级本科生钟晔宁:
从新港西路,到逸仙大道,再到情侣北路与大学路,这一路承载着我们中大国关人的回忆。在学院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入驻盼望已久的新院楼,面向大海,感受世界之壮阔。相信我们在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氛围中,共同乘风破浪,迎接元气满满的新学期,创造中大国关的美好明天!
2018级本科生许文英:
从绿树葱茏的广州南校园到背靠青山的海滨9号红楼,再到如今碧海蓝天的海琴6号楼,18年入学的我们有幸见证着中大国关学院的发展变化。红砖绿瓦,依山傍水,新院楼的整体环境得到提升,期待新学期,新环境,新氛围!我爱中大,我爱国关!
2018级本科生郑士泓:
挥别海滨红楼,我们迈入海琴六号楼。惜别往昔,中大国关进入新时代。白云山高,珠江水长;蓝天之下,碧海之滨;新院楼代表新起点,新环境必将激发国关师生新干劲,在碧海、和风与艳阳的相伴下,中大国关未来必将宏图大展!
2018级本科生杨曦:
盼望着,盼望着,学院终于在2020年8月下旬搬进了海琴六号新院楼。新的院楼,新的环境,更是新的起点和新的征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院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下,国际关系学院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办学事业能够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2018级本科生刘婧忻:
从广州校区南校园到珠海校区,从珠江河畔到唐家湾;院楼的搬迁是国关学院建院以来重要的里程碑。新的办学环境为学生活动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中山大学模拟联合国的相关活动也能更高效地展开。期待更多在海琴六号的美好经历!
2019级本科生许悦:
时值夏秋之交,学校持续的规划和支持让我们的“新家”得以落成,能和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这样一个温暖的集体一同体验更舒适的教学环境真是莫大的幸福。回想起以前的红楼九号,精致小巧而富有严谨沉稳的气质。从红楼到隐湖畔的教学楼,清晨可看白鹭振翅,夜晚见湖水波光粼粼。如今大气典雅的海琴六号院楼落成,我们举目便可眺望蔚蓝的海和广阔的天。师生进驻其中,意味着中大国关人正踏上新的台阶,迈开更稳健的步伐阔步向前。凝视着眼前的新院楼,我们心中是无限感恩,无限期许,我们一定会把这里建设成更美好的家,在这里找到更优秀的自己。
2019级本科生曹蔓杰: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珠海校区的时候,是在学院的小红楼内报到的,楼虽小,但也感受到师兄师姐、老师教授的热情欢迎。虽然只在学校待了短短一个学期,但学院红楼也成为我时常到访之处。不管是学习、生活,学院所在的这栋红楼都成为一个核心区域,家一般的存在。随着珠海校区飞速发展,新国关院楼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学院办学办公工作更好展开,更有利于对外展示中大国关的形象。国关的未来必将更加值得期待。
2019级本科生冯文雯:
近期,我院完成院楼乔迁,从中珠海滨红楼9号和12号以及南校园308栋顺利迁入珠海校区海琴6号新办公楼。合理的物理空间的布局设计,为师生交流、会议研讨、学生活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舒适的办公条件为教师们投身教学、潜心科研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环境。迁入新院楼,也预示着中大国关有了充足的底气和后备资源在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再创佳绩。新学期,新院楼,新起点,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