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我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珠海校区海滨红楼9号楼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叁、四次集中学习研讨会,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党史及新中国史”等主题进行学习研讨。会议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任虹同志主持,学院中心组全体成员出席。
上午,我院姜鹏副教授为中心组成员作“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题报告。他通过梳理现代国际体系变迁的脉络,分析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历史坐标,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叁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判断。
任虹同志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提升我院人才培养水平”为题作主题发言。她首先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以及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场合的重要讲话中有关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论述,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接着她带领大家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并从继承与创新、中国与世界、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世界观与方法论、党的领导与立体外交等五个维度进一步解读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她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她强调,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把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全体教师的重要任务;二是在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中,要大力推动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交流发言环节,魏志江副院长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哲学思想底蕴和外交实践基础,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时代指南,也应该成为我院进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陈峻副书记表示,在当今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的时代背景下,学院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青春梦想。党总支委员张志文副教授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外交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其纳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大纲是新时代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其他成员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并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下午,牛军凯副院长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题作主题发言。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组织条件,并对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党的革命纲领进行分析。他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便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帝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反封建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表示,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以本次主题学习为契机,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党总支委员喻常森副教授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一方面受到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民族振兴运动的影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与实践的结果。党政办主任胡文涛同志表示,革命战争时期,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对生死的抉择,而在和平时代,我们应在坚持大我优于小我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把为民和为公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践行初心和使命。其他成员围绕“党史及新中国史”并结合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任虹书记在总结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面临无数艰难险阻,正是有了革命先辈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当今的美好生活。和平年代,共产党员更应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岗位中实现人生价值。她表示,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就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永葆党的革命本色,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她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学院应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加强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阐释和实践运用。当前,学院正处于发展时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学院班子应增强信心,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关系学科而努力拼搏。
会上,中心组成员还集体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有了共产党》党史教育片,深入了解陈独秀、李大钊和毛泽东等革命先驱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惧艰险、勇于探索、遥相呼应、相约建党的革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