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伶仃问学”第十二期回顾 | 李清敏老师主讲“古埃及对东地中海秩序的构建与影响”

6月17日晚,由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办,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承办的“伶仃问学”思享会第十二期“古埃及对东地中海秩序的构建与影响”顺利举行。本期邀请嘉应学院历史系主任李清敏老师主讲,我院孙兴杰教授主持,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历史学系(珠海)、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

?

李清敏老师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缘起。目前国内对上古地中海周边国家间关系的研究基本聚焦于青铜器时代的西亚北非地区,在古埃及与西亚各国关系的渊源、东地中海秩序的变化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仍有可探究的空间。研究古埃及对东地中海秩序的构建这一议题,不仅要考虑古代国家在地缘拓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需求,还应考虑其对资源和文化信仰的依赖以及对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关切。李老师的研究扩展了埃及参与东地中海秩序的时间维度,从古埃及的角度看其介入该地域的过程与不同时期的交往特点,并分析了古埃及对东地中海秩序的参与和影响。

李老师认为,古埃及与东地中海地区交流的历史可以分为叁个时期,即交流准备期(史前期至早王朝时代、古王国时期、第一、二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战争外交和秩序构建期(新王国时期)、衰落期(后王朝时代)。在交流准备期,尼罗河叁角洲地区出现了以马阿迪文化区为代表的连接尼罗河谷地与西亚的物资交流中转站,同时出现的还有人种与语言的交流。尼罗河流域文明与西亚文明发生融合,促进了埃及早期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在古王国时期,为保证所需物资能够顺利到达国内,埃及国王以武力保障贸易线,对周边地区进行军事威慑,后试图控制南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但其控制力随古王国的衰微而削弱,这一时期的地中海东岸地区虽然重要但并不在埃及的直接统治范围内。在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埃及与地中海东岸地区的交往以贸易为主,战争为辅。中王国时期埃及短暂掌控了毕布罗斯等国家,后期亚洲人的大量涌入和喜克索斯人政权的建立强化了埃及人对西亚和他者的认知。

?

?

李老师进而分析了战争、外交和秩序构建期的状况。在新王国时期,埃及和东地中海地区产生了诸如联姻、礼物交换、信息沟通、互派使者等相对成熟的外交法则,实现了埃及与该地区国家间达成资源置换、维持大国均势、确保势力范围的目的。埃及在不同时期分别与米坦尼、巴比伦、亚述、赫梯等国家间形成了多变的叁方大国协调关系和与周边小国共存的政治格局,延迟了东地中海地区帝国时代的到来。

在衰落期,也就是后王朝时代,亚述帝国崛起后一度吞并埃及。复国后的埃及联合巴比伦和米底人建立了反亚述同盟,但在亚述被削弱后,为维持地区均势,埃及果断转向与亚述合作共同抗击巴比伦。灵活机动的联盟策略体现了后王朝时代埃及对地中海东部秩序再平衡的战略智慧,但仍难挽埃及颓势。

讲座最后,李老师总结了埃及对东地中海秩序产生的主要影响。其一,古埃及重构了地中海东岸的区域秩序,维持了地区均势,实现了区域短期和平。其二,古埃及的信仰崇拜影响了其对西亚地区的认知,包括对秩序和“他者”的认知,重视经济利益需求,没有领土执念,保住了巴勒斯坦地区国家和城市的商业定位,促进了巴勒斯坦地区持续开放的商业交流,推动了地中海海洋文明和商贸秩序的发展。其叁,古埃及的介入改变了西亚国家对地域范围的认知。埃及在强盛时期成为西亚地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在衰弱时期其南部边界先后成为亚述、波斯、希腊等帝国的南部边界,推动了西亚北非一体化,使“古典时代横跨欧亚非帝国的出现、海洋和农耕文明的统一和地中海秩序的确立”成为可能。其四,古埃及的介入强化了黄金在东地中海的流通地位,为地中海地区金本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

?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围绕“古埃及军事征服与纳贡”“西亚式朝贡体系”“埃及对地中海历史的建构”“埃及对外的主观意图和延续性”“古埃及边界描绘问题”“古埃及对当代巴以冲突研究的启示”等向主讲老师提问,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

在总结阶段,孙兴杰老师指出国际关系研究需要历史观,同时也需要更丰富的地理学视角。孙老师以周王朝和古埃及政治秩序崩溃的同时性为例,说明了在广阔的历史地理视域下自我中心论研究的局限性,鼓励大家建立更宽阔的全球时空视野。最后,孙老师指出,历史研究不应该仅着眼于过去,而要连接过去与未来。

活动结束时,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向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赠送了一本《不可不知的古埃及文明史》,以更好地继续本次主题的学习与研究。

?

摄影 | 蒋祺钐、史博文

撰稿 | 蒋祺钐、史博文

编辑 | 黄子殷

初审 | 程治森

审核 | 孙兴杰

审核发布 | 李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