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由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办,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承办的“伶仃问学”思享会第十期“地区主义:从欧洲走向世界”顺利举行。本期邀请我院叶晓静特聘副研究员主讲,何君陶特聘副研究员主持,学院10余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
?
叶老师以自己的研究志趣引出了国际关系的重要课题,即地区主义。她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地区主义的发展历程。在地区主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也即旧地区主义时期,叶老师指出,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吸取教训从而促进和平。她列举了这一时期产生的联邦主义、功能主义、交流主义等代表性理论成果。在地区主义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也即新地区主义时期,她指出,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相互依赖的加强,地区主义也适时更新和丰富了研究体系内的经验和理论。随后详细讲述了自由政府间主义等代表性理论成果。在地区主义发展的第叁个阶段,也即比较地区主义时期,叶老师强调,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涌现以及全球治理的观念和主体发生变化,地区主义研究也与时俱进,地区主义学者开始超越新旧地区主义之争,呼吁地区主义研究要摆脱“欧盟中心主义”。
在总结时,何君陶老师指出,地区主义为探讨和解释当前部分国际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也为学者思考未来国家间关系走向提供了一种规范性视角。
?
?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就地区主义的前景与研究价值、次区域合作的效应、如何结合时政开展比较地区主义研究、地区合作机制建立和形成的主导者等问题与两位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活动结束时,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向参加活动的每名同学赠送了一本叶老师推荐的《牛津比较地区主义手册》,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继续本次主题的学习与研究。
?
摄影 | 卢绎萌
撰稿 | 张会会
编辑 | 李尤
初审 | 程治森
审核 | 孙兴杰
审核发布 | 李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