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国际关系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培养和锻炼,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打开视野,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学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来学院陆续有本科生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论坛并获奖。期待学院更多优秀学子参与全国性学术活动,不断提升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
(一)
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慧丽
论文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全国博士生论坛二等奖
2023年9月16-17日,我院2020级本科生杨慧丽参加华东师范大学“技术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术前沿”全国博士生论坛。杨慧丽的论文《小芯片、大斗争:安全化视域下美欧日芯片战略联动研究》经专家评审顺利入围并应邀作报告。
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高校的多名青年学子参会。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天津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杨慧丽在报告中指出,国内外学术界主要从国际层面的物质权力、制度权力竞争以及国内民众的威胁认知理论解释和分析美日欧为何和如何发动针对中国的“芯片战”,但这些理论视角存在明显的不足。她把美欧日在芯片领域的合作视为“安全化”的产物,并辅以“政策倡议联盟”的框架勾勒出美日欧对华“芯片战”背后不同利益集团合作和博弈的复杂图景。
杨慧丽的论文获得与会评审专家的肯定并荣获二等奖,与会专家也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论文的宝贵建议。
?
杨慧丽同学获奖证书
?
杨慧丽同学作报告
?
(二)
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本科生师明卓
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叁届比较政治学论坛
2023年11月12日,我院2022级本科生师明卓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第叁届比较政治学论坛。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十余所国内高校的五十余位学者和学子参会。会议主题是“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师明卓的论文顺利入围本次论坛并应邀做题为“试论比较视野下‘文明型国家’概念的重构路径”的报告发言。师明卓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既有的现代政治学概念去摹写一个从原初就异于西方形而上学文明的中国?师明卓认为,切入这一问题需要政治哲学重新提供两条思想道路:一是“悬置一切成见”从而“回到问题本身”的有效历史还原,这来自于 20 世纪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对理性的规约与训诫;二是以政治-经济结构为利刃剖析现代国家的坚硬结构,这来自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无锚货币”体系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敦促。第一条道路破除概念对历史本身的桎梏,从而还原历史发生的真实场境;第二条道路提示历史如何由前现代的彼时彼态生长出建制与之迥异的现代国家。由此,“文明型国家”才能够趋近其试图摹写中国道路“独特性”的初衷。根据上述两条思想道路的指引,师明卓从三个层次对“文明型国家”的概念展开批判性分析和重构。
师明卓在这次交流活动中受益匪浅,他将自己的收获概括为叁对经验:一是批评与进思。入学初识门庭,惟有力行不怠,善于从他人的批评意见中汲取进思的动力,才能不断夯实自己;二是扎根与结果。学科交叉的增长点需要回归到对基础概念建构规律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各领域经典作品的踏实深耕;叁是传统与前沿,学院悠久的东南亚研究传统给予他莫大的启发,前现代、本土性的原生历史激发出他对现代性内在结构的好奇心,并激励他立志走上现代性(化)比较研究之路。
?
师明卓准备报告发言稿
?
编辑 | 邓超卓
初审 | 赵函庚
审核 | 牛军凯
审核发布 | 李晓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