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麻花星空高清MV

国际关系学院第六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顺利举行

? 为推动本科生科研能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已连续举办五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第六届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面向2019级和2020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经学院组织教师遴选小组进行遴选,12篇论文进入答辩比赛环节。

? 6月7日下午,我院在海琴6号楼B210进行答辩比赛。孙兴杰教授、杨黎泽助理教授、王泽相助理教授、徐桑奕助理教授、姚炯特聘副研究员作为比赛评委出席。

? 张志文副院长代表学院致辞。他指出,高年级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是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尤其为大三学生未来的学术进步奠定良好基础。老师们将按照已公布的规则对同学们的论文和现场展示进行独立客观的判断和打分,确定获奖名单。最后他祝大家赛出好成绩。

?

张志文副院长致辞

?

? 随后,12位同学依次对自己的参赛论文进行陈述和答辩。

? 在上半场,黄锦淳同学以印尼加入RCEP为例,运用托马斯·里斯-卡彭的国内结构理论,探讨印尼独特的国内结构对佐科政府贸易协定决策的影响。姚懿真同学引入“楔子战略”,分析美国分化小岛屿国家联盟气候变化应对政策的方式。方南同学关注前英殖民国家族群治理问题,探究排斥性、歧视性和包容性的民族主义叙事和激进性、波动性和和谐性的族群治理绩效之间的对应关系。黄凯越同学以小国在国际组织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文莱如何利用制度性权力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李佳妮同学聚焦跨境民族族群冲突,探讨所在国的安全化政策、亲缘国的介入和跨境民族冲突三者的关系。李煦然同学观察到欧盟在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和2022年乌克兰难民危机时难民接收政策的不同,研究两次危机和难民的差异是如何影响欧盟的威胁认知、接收能力和接收意愿的。

?

黄锦淳同学

姚懿真同学

方南同学

黄凯越同学

李佳妮同学

李煦然同学

?

? 在下半场,刘溪同学关注中美战略竞争,探讨美国在特朗普时期和拜登时期,对华战略信号和战略意图认知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谢永仪同学聚焦瑞典和加拿大在“女权主义”外交政策的承诺和执行之间的矛盾性,认为这种矛盾性是道德原则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结果。张沉心媛同学关注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议题,以安全化理论为切入点,认为默克尔政府对俄罗斯能源问题安全化的“弱动力”和“弱竞争”导致了其安全化的失败。张熙滢同学通过对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的比较,探析两者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共性和个性原因。潘天祥同学注意到联合国对地区冲突的人道主义介入实践存在立场与方式上的明显差异,认为联合国对地区冲突的责任判定与程度判定的不同导致了差异。谢静瑶同学从印度政府、侨民和侨民居住国三者间的关系出发,构建了印度侨务公共外交的两阶段作用机制。

?

刘溪同学

谢永仪同学

张沉心媛同学

张熙滢同学

潘天祥同学

谢静瑶同学

?

? 评委老师们对每位同学的论文和展示都进行了客观细致的点评,在案例选择、文献回顾、学术写作和论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参赛同学受益匪浅。

? 最后,孙兴杰教授代表评委老师对各位参赛同学在写作规范、概念意识以及陈述能力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并表达了对各位同学的未来期许,强调研究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将自身困惑转换为学术性表达,并力求深入浅出地表达。

?

孙兴杰老师点评

杨黎泽老师点评

王泽相老师点评

徐桑奕老师点评

姚炯老师点评

?

? 经过5位评委老师独立打分,张沈心媛的《失败的安全化:默克尔时期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原因分析》获得一等奖;潘天祥的《保护谁和如何保护?——联合国对四国族群冲突差异性介入的比较研究》和谢永仪的《国家利益、道德原则与女权主义外交政策》获得二等奖;黄凯越的《“借台唱戏”:小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制度方略探析——以文莱担任2021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为例》、李煦然的《威胁认知、接收能力与接收意愿——试析欧盟在近两次难民危机中的难民政策差异及原因》及黄锦淳的《国内结构与佐科政府贸易协定决策机制研究——以印尼加入RCEP决策为例》获得三等奖。学院将为获奖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

摄影 | 李梓蓉

撰稿 | 李峙瑶

编辑 | 许云琦

初审 | 程治森

审核 | 张志文

审核发布 | 刘泽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