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伶仃问学”思享会第叁期“爱恨情仇七十载——英国的入欧与脱欧(1946-2016)”顺利举行。本期由我院助理教授王泽相老师主讲,徐桑奕老师主持,1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
王泽相老师主讲
?
王老师以1946年丘吉尔首次提出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入题,从英国的政治传统、利益关切、民族自信心等角度介绍了英国最开始无意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原因。进入1960年代,由于英国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形势等的变化,英国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最终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然而,英国国内对入欧的疑虑长期存在。入欧谈判时英国对所有现存欧共体政策的接受、单一欧洲法案的通过、欧盟东扩与东欧移民等问题也皆为英国脱欧埋下伏笔。
卡梅伦上台后,决定先与欧盟展开谈判,再根据谈判结果进行脱欧公投。然而,由于时间限制、谈判策略、欧盟忙于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等原因,2016年2月的英欧谈判并未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卡梅伦前期的舆论宣传失误也使得公众期待过高,从而对谈判结果更为失望。最终,2016年6月23日公投举行,英国以52%对48%的结果脱离欧盟。
讲座现场
?
讲座最后,王老师向同学们分析了留欧派和脱欧派在公投前宣传手段的得失以及彼时欧盟自身面对诸多问题无暇他顾的立场。对英国脱欧的必然和偶然因素进行了深刻总结。
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就法德两国对英国脱欧的态度、英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和作用、英国脱欧后的现状、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必要性等问题与王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结束时,学院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向参加的每名同学赠送了一本王泽相老师推荐的《英国故事:从11世纪到脱欧动荡,千年历史的四重变奏》,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继续本次主题的学习与研究。
?
初审 | 程治森
审核 | 张志文
审核发布 | 刘泽炀
?